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的仆人「子」是誰[蔡哲茂]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的仆人「子」是誰
中心学习院歷史語言学习所 蔡哲茂
媒介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總共发布561片甲骨,此中有不少全龜或半龜的甲骨,該指甲骨見有大批關於「子」的活動。由於這批甲骨屬於非王卜辭,關於「子」的身份和王卜辭中的誰,便引发良多學者的猜測,本文也試用一些觀點,對「子」的身份,進行推測
一、 「子」成分說法介紹
1、劉一曼、曹定雲
同文亦指出「子」的身份:
H3卜辭中所祭先王以近祖為主,此中祖乙最多,近20版;祖甲有10餘版;祖辛、祖庚、祖丁、祖戊各1版。此中的祖甲應是沃甲(羌甲),這是因為H3卜辭以祭近祖為主,祖乙之前只祭上甲、大乙、大甲三人;祖乙以下武丁祖輩名「甲」者只要沃甲,故祖甲應是沃甲。此中的祖庚應是南庚,祖丁應是小乙之父祖丁。從祭奠出現的頻率看,H3卜辭中的「子」對祖乙、祖甲(羌甲)最為恭敬,對祖辛、祖丁、南庚卻很普通,被祭的祖戊不知為何人,有待学习。
2、趙誠
趙誠赞成劉一曼、曹定雲的說法,其指出:
劉、曹二氏據此推論:H3卜辭之占卜主體能够是沃甲(羌甲)之後代,「H3卜辭的歷史時代當屬於武丁」……能够說相當有事理。換一句話說,在武丁時期或之前,沃甲(羌甲)的後裔實力當相薄弱,羌甲被確認為是大示應與此有關,很能够也是在這一段時期。以是武丁和祖庚、祖甲時有卜辭記羌甲為大示。
3、劉源
劉源認為H3卜辭諸祖、諸妣與王室不屬统一系統,不可對應。
H3卜辭中最常見的祖乙、祖甲不會是王卜辭中的祖乙和羌甲。我們發現祭奠祖甲的時間普通要比祭奠祖乙早一日……
這有悖於商王祭奠的常規:若是祖甲是羌甲的話,祭奠祖乙應當在他之前。
又,H3卜辭諸祖的地位大抵不异:雖然祭奠祖乙和祖甲比别的諸祖頻繁,但祭奠祖辛、祖庚的規格並不低(用羌、牢,參看表2)。然揆諸王卜辭,六大示(上甲、大乙、大甲、大丁、大庚、大戊)、祖乙、時王之父等先王的祭奠規格相對較高。以是H3卜辭中諸祖不太能够是數代先王。
祖誤也無法與先王對應,也說諸祖實際上屬於一套差别於王室的祭奠系統。
諸妣也不宜與王室先妣间接對應。如妣癸就不會是中丁之配:已發表的H3卜辭中沒有祭奠中丁的記錄,卻有祭奠其配的記錄,不好解釋。
清算者把H3卜辭中的諸祖、諸妣與先王、先妣相對應,認為「子」是羌甲之後,就產生這樣一個問題:作為羌甲之後的「子」怎麼有權祭奠羌甲以後的先王與羌甲配妣庚以後的先妣呢?是以把H3卜辭的諸祖、諸妣歸為「子」本身單獨一套祭奠系統中比較合適。
拙作曾經引《合集》01823正指出「父壬」才是羌甲、南庚之後,即武丁卜辭中之「伯
」、「師
」。《花東》290亦見「
」这人,子在壬辰日去祼祭「
」,在記錄中不稱「父
」,亦不稱「兄
」,可見子非羌甲、南庚之後明矣。即使子的地位高尚,亦可從這條卜辭中看到子與羌甲、南庚一系無關。子若與羌甲、南庚一系無關,那麼他去祼祭
,應該便是商王所指派的代办署理人,且年紀應該較輕,屬於武丁中早期以後的人物。
子的成分是今朝花東卜辭学习中最受重視的問題之一,今朝仍無定論。各家說法中,或有學者認為子即太子「孝己」,如楊升南認為子能够是武丁子輩,應該便是太子「孝己」。朱歧祥根據楊說推測花東甲骨中卜辭大批被削刮的狀況,能够是因為孝己死後其族勢衰,族人恐遭其余上位者猜忌招禍而為。徐義華、韓江蘇皆從楊說,别的,陳光宇認為單稱之「子」是商王室或其余家属與祭譜有關的世系长子,認為花東卜辭的子是武丁太子孝己。也有學者試圖尋找子能够對應為王卜辭中的人物,如李學勤認為子能够是朝中大臣,如「望乘」或「」,姚萱認為子應為武丁親子,能够是「子
」。
面對這麼多的說法,確實讓人感应猜疑,事实「子」可否對應到王卜辭中的或人?起首要尋找王卜辭和花東卜辭是不是有配合的事务,這些配合的事务中如有子出現,那麼或許能在王卜辭中找到子在王卜辭中的别的一種人名稱呼,其身份也能够據此展開推測與判斷。這個方式在前引劉一曼、曹定雲文未然察覺到,比較了「子祝」出現的數量和别的已著錄的卜辭中出現「某祝」的數量。
劉一曼、曹定雲於〈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選釋與开端学习〉中指出:
H3祭奠卜辭的别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常見「某祝」(即由或人進行祈禱),此中以「子」祝最多,記述「某祝」之辭在已著錄的卜辭中亦有發現,但數量未几,據《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所錄,「王祝」的辭條有18條,屬第一期(普通認為屬武丁時期)的只要2條。「祝」的辭條有8條,屬一期的僅1條。這次發表的23片H3甲骨卜辭,屬祭奠內容的16片,此中記「子祝」的4片11條卜辭,記「
祝」的有1片1條卜辭。
不過,其所依賴的《殷墟甲骨刻辭類纂》罅漏甚多,生怕還有些辭例须要好好檢索,若從這些遺漏的線索能够找到「子」對應在王卜辭中的或人,那麼對子的身份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甲辰:歲且(祖)甲一牢,子祝。 一
《花東》291
「子」、「」或以為同字,或以為異字,魏慈德曾認為「子祝」能够便是「
祝」,但由於證據不充实,不敢遽以認定,值得注重的是他提到王卜辭中「子汏」(《合》672正)、「婦好」(《合》2650)、「
」(《合》32671、《屯南》1154)都有「祝者」成分。韓江蘇也注重到卜辭中有其余祝者的問題,認為「
」是「子」的一種特别寫法,而「
」、「
」能夠「祝」說明他們在祭奠宗法之成分與地位與商王不异,認為「
」應當是太子之「子」的一種特别稱呼。
王卜辭中除王與婦好之外的祝者「」與「
」都與王並列,相關辭比方下:
子也是能够「祝」的人物之一,若子亦見於王卜辭中,那麼很有能够是或
,而
在花東卜辭中與子並列,顯然非统一人物,且
與子字形迥異,亦非同字,是以子有能够是「
」。「
」这人在卜辭中多見於記事刻辭,相關討論已經很是多了。商王曾對这人表现關心,如:
卜辭中亦常見这人的活動,如:
这人參與多項主要的祭奠,並與「」、「
」並列,可見这人地位之高,也合适花東子的地位。
魏慈德認為:
独一破例的是「」,《合》32671「丙申貞:又報于父丁,叀
祝。叀王祝」、《合》32001「丁丑卜:惠
往
禾于河,受禾」、《屯南》1154「叀
祝」等,這個「
」身份不明,也常出現在骨面記事刻辭中,如《合》35166「己巳
乞
肩三」、《屯南》3028「乙未
乞肩六自辛,
」,為負責供给王室卜龜的人物。我們從
可取代王祝這一點看來,
的处所當也不低。
但是的時代明顯晚於花東,
之名也不見於花東卜辭中,加上花東甲骨記事刻辭從未見「
乞」的記載,是以「
」不會是「
」。而我們從王卜辭中祝者的身份來推論,在花東卜辭中能替子祝的人,不是子自己,便是子的親屬或地位很高的貴族。
方稚松則指出:
歷組骨面刻辭中、
的身份談起。上引沈师长教师文中指出這兩者的職能能够是「示者」或是「登錄者」(即「史官」),沈师长教师持「示者」之意見,我們更傾向於「史官」,這能够從以下幾方面論述。
對於王室所用卜骨,由牢固人員負責簽收、办理,类似於「史」的職務。從簽收大批的龜甲卜骨來看,这人必當頻繁的入駐宮廷,與王室關係較為親密。又從
这人能够祼告、禱雨於夒與報于父丁,這些行為很顯然非王室成員不可,此正如上引魏說所言,不僅是地位很高的貴族,且與王室有血緣關係。
比對與子的行事記錄,特別是「祝」這件事上,兩人仿佛有紧密亲密的關係,或能够便是统一人。上引魏說指出
不見於花東卜辭,本文認為很有能够子便是
自己,記錄者天然不會把族長之名冲犯似的直書於卜辭上。至於魏說的時代較晚,此也難以確證。拙作曾指出,
这人為
父壬之子,
父壬是武丁的父執輩,
雖與武丁同輩,然年紀較輕,保存年限能够略晚於武丁,而存活到祖庚一朝。
這個推論若何能建立呢?可見上引合44:「酉
師般、
,若。」師般是武丁早期的大將,能够看到
、
與師般同見一版,那麼
應該在武丁早期就已經执政任官了,是以魏說以為
明顯晚於花東,是不太能够的。因為花東的年月約略便是武丁晚到祖庚,與
恰好附近。
結語
要推論商朝人物身份,最簡單的是見於文獻之先公、先王之名,其次是與之相配的先妣。商王、后之外的人物,若無官名,則须要參照該人物在卜辭中的行事記錄,能够從執行事務的貴賤,判斷這些人物的地位和與商王的關係。另外别的人物只能勾画其輪廓,難以確指其身份地位。
本文並非從此為「子便是」下定論,而是嘗試從王卜辭與非王卜辭的對照中,找出子在王卜辭是不是有出現的蹤跡。從花東卜辭中,可見子與當時王室高級成員互動頻繁,此一主要且與王室親密之人物,王卜辭中不應不曾出現過。經過比對後,能够看到「
」的行跡與地位,應該和「子」是相符合的。
【文章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