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牆盤銘與商頌殷武互證一則[付强]
付强
上海三唐美術館
西周共王時期的史牆盤銘在講到牆的父親乙公時是這樣說的,(此處釋文我們參考了裘錫圭师长教师和李零师长教师斷句和隸定)害屖文考乙公,屯,無
農嗇,戉(歲)
唯辟。對於此句各家的斷句隸定不合很大,李零师长教师認為此句的諧韻情況是 屯 ,穡,文、職合韻,以是我們認為這樣的斷句是公道的[1]。上面我們將重點討論此句中的“無
農嗇,戉
唯辟。”
字李零师长教师和裘錫圭师长教师都阐发為從言從朿認為是積字,裘师长教师認為古責 積為一字,盤銘的“無
農嗇”疑是指乙公所食田邑的貢賦交納及時,無可指責(也可解釋為沒有欠債)。
字從雙禾從田,裘师长教师認為此字像禾藝田中,應該為“稼”的初文,此字亦見於甲骨文。“戉
唯辟”裘师长教师赞成郭老的意見便是乙公年年開闢地盘,所種莊稼年年增添[2]。
以上兩位师长教师對於此句的解釋一方面能够說具备遍及性,另外一方面也代表了學術界關於此句最新的观点,我們認為這一觀點其實是值得商议的,我們認為史牆盤銘中的這一句其實見於《詩·商頌·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裒荊之旅。
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
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定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定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寢成孔安。
盤銘中的“無農嗇”便是《殷武》中的“稼穡匪解”,盤銘中的“戉(歲)
唯辟”便是《殷武》中的“歲事來辟”,現在論證以下,
字從言從朿能够通刺,《廣雅·釋詁四》“
,書也”王念孫疏證。刺或作“措”,能够訓為“棄置”,《大戴禮記·少閒》:“有措扶焉”王聘珍解詁[3]。以是“無
農嗇”的意义便是不要棄置農嗇與稼穡匪解便是對於稼穡不要懒惰意义是一樣的。
字從雙禾從田確實如裘师长教师所說是像禾藝田中,可是我們認為此字不是“稼”的初文,而是“菑”字。菑,段玉裁注“凡入深而直之者皆曰菑”浅显的解釋便是種莊稼,把這個意义帶入卜辭中也很是的合適,如:
第一條卜辭占卜明天將要下雨不要種植莊稼了嗎,第二條卜辭是占卜關於種植黍的,皆很是的通順。菑,在古書中還有一個義項便是田一歲曰菑,如《尚書·大誥》“厥父菑”陸德明釋文,《尚書·梓材》“既勤敷菑”劉逢祿今古文集解。以是把“戉(歲)唯辟”的第一個字考釋為歲也是有事理的[4]。菑字古音精母之部,事字古音從母之部,韻部不异,同屬齒頭音,音近可通,菑《集韻·志韻》或作“事”,“菑”字通“事”還有文獻依據如《漢書·蒯通傳》“慈父逆子以是不敢事刃於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顏師古注事《周禮·考工記》又作菑,音同耳[5]。以是“戉(歲)
唯辟”就能够轉寫為“歲事唯辟”與詩經《殷武》歲事來辟根基全同。關於詩經商頌的作者與作期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很大的爭議[6],由史牆盤銘和商頌殷武的這一點小小的互證,我們大抵能够推想詩經商頌的作者便是贩子或商朝的後裔,商頌諸篇是有陈旧來源的。
【文章下載】
尝尝。感谢。打搅了
楊鵬樺《據出土资料說〈詩〉二則》(《古笔墨論壇》第一輯,中山大學出书社2015年1月)第一則“歲事來辟”,將史墻盤與《殷武》相關词句對讀,與高文同,惟個別字詞訓釋有異。可參看。